发布时间:2025-10-15 18:11:09    次浏览
提示:点击上方'行走潮汕'关注我们1939年6月21日,侵华日军进攻汕头市,当日汕头沦陷。这一天现已成为铭记历史的纪念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撰文以志不忘。清末民国年间,日本由于地理相近,日本人成为在汕人数最多的外国人,从清末潮汕铁路建设到潮汕的金融、邮政活动,多有日本人介入的身影。而另一方面,日本对潮汕地区的军事侵略和中国军民的抵抗活动,已有越来越多人得到了解。笔者将日本人在汕头机构的非军事照片进行搜集,粗略介绍一下汕头的东瀛学校、汕头日本人寻常高等小学校、汕头日本博爱医院等单位,让读者简单地了解民国时期日本人在汕的活动情况。 位于汕头海关街的“大日本帝国邮政局,1905年开设,1910年代明信片,汕头日本山口洋行发行,陈传忠藏 台湾银行于光绪33年(1907年)在汕头成立支行,1900年代明信片,汕头美璋照相印制,陈传忠藏1904年之前,日本汕头领事由驻香港和驻厦门领事兼任,1904年成立的日本驻汕领事馆建于汕头崎碌,1922年9月,领事馆位于现汕头市大华路的新大楼落成,该楼坐东向西,通面阔20米,通纵深23米,占地面积9167m?2;,建筑面积4626m?2;,是一座典型的两层欧式风格大楼,砖、石、木结构,楼前有6根罗马柱,楼后左侧有附楼。 日本驻汕领事馆1900年代明信片,汕头美璋照相印制,陈传忠藏 日本驻汕领事馆正面仰拍图,1910年代明信片,汕头日本山口洋行发行,陈传忠藏 1922年(大正11年)9月竣工的日本领事馆,属于汕头日本人协会发行《汕头风景》系列明信片中的一幅,陈传忠藏 从西向东拍摄的日本驻汕领事馆正面,1920年代明信片,日本大阪神田原色印刷所印行,陈传忠藏1914年11月,汕头日本居留民会(该机构也称汕头日本人协会、日本人俱乐部),为日本商人及侨民聚会场所计划建东瀛学校,次年3月21日,东瀛学校在汕头崎碌乔林里借房作为临时校舍开设,因学校是与台湾人合作开办,由台湾总督府派出教员开课,至年底有男生21人,女生4人,日本及中国男教师各1人。1917年,台湾总督府还拨来大笔补助金,于1919年建成新校舍。1920年在福安街设分校,10月,为方便在汕的日本人子女及台湾人赴日本留学,增设了日本语特设科。1922年,又为毕业生设了实习科。1923年1月,在新马路的临时校舍会设了分院,10月迁至中马路新校舍。1924年3月停止补习科,设兼补习教育的实务科。1928年学生数达到262人,其中台湾学生36人。1930年2月以日文专修科取代特设科,并进而改为程度更高的具有乙种实业学校程度的商科。1937年4月底,有训导3人,嘱托1人,本科3个学级,1个其他学级,台湾本科学生71人,其他3人,共74人,非台湾的中国学生仅本科1人。这一时期,本科已有毕业生119人,其他学生54人,共173人。至1937年度末,共收到台湾总督府补助金43.1万元。1940年7月的资料把该校称为位于崎碌外马路的台湾籍民教育机关,院长是庄司德太郎,经营者为会长梅津昌的汕头日本居留民会。 1920年代汕头日本人协会明信片,日本大阪神田原色印刷所印行,陈传忠藏1915年4月11日,汕头日本居留民会以该会一房间作为教室,开设汕头日本人寻常高等小学校,并附设幼稚园,到年底有男生4人,女生8人,日本女教师1人。1917年2月迁至广州街。汕头日本居留民会又计划在作为东瀛学校分校购入的外马路一块地皮上,建新的汕头日本人寻常高等小学校校舍,1916年2月开工,翌年9月竣工。为木结构二层楼,有教室4间,还有讲堂和养护室等。1936年9月有3个学级,3名教员,学生20人,教育费4844元,补助3000元。而到了1937年4月底,仅有寻常科,两个年级,2名职员,学生46人,其中男女14人。1938年土地、建筑及动产价值为54578元。 日本寻常高等小学校1920年代发行明信片,日本大阪神田原色印刷所印行,陈传忠藏 日本小学校另一景,1920年代明信片,属于汕头日本人协会发行《汕头风景》系列明信片中的一幅,陈传忠藏1922年10月,日资宏济医院在汕头崎碌联和里西巷创办,主任为日本人中村泰吉,工作人员4名,其中日本人1名。1925年春,医院购定新址(今外马路169、171号),易名为“财团法人博爱会汕头医院”(简称“博爱医院”),医护人员均为日籍、台籍,医生常有五至七人,护士助产士常有十五至二十人不等,各种设备亦算齐全,理学治疗设备、检验器械药品均颇齐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拉开了中国军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日本政府则通过在华各领事馆急速通知日本人、台湾人和朝鲜人撤退。汕头日本领事馆还特别通知在汕台湾人,警告他们处境危险,应立即撤走,并发放了免费撤离证明书,开始分批撤退。日本军舰也来保护,如7月24日,日舰松冈号、吴竹号分别在汕头湾活动,后一艘驱逐舰与另一艘名速风守的驱逐舰,在8月12日下午5点保护着载有最后一批撤离汕头的432名日本人,驶离汕头,向台湾基隆和高雄港出发。在最后一批日本人撤离的前一天,即8月11日,晚上下起大雨,日本汕头领事山崎下令全部日本人撤离,次日上午8时,日本人和台湾人冒雨将领事馆及警察署的重要文书搬上福建丸号轮船,日本人原本准备用于被困时支撑的食品,同时也搬上船以应急,因为东西很多,搬了几次,至午后1时才全部搬完。日本人想到他们要放弃经营了几十年的汕头产业,也许再也不能回来了,心情都十分沉重,场面凄惨,中国方面为防止出现袭击日本人事件,派人警卫。至此,除了7名日本人作为断后,以及122名不愿撤离的台湾人外,其余日本人、台湾人、朝鲜人全部离汕。 被抗日民众破坏的日本驻汕领事馆,《日军侵略潮汕写真》载1939年6月21日,汕头沦陷,台湾总督府即募集慰问品,准备巩固日军侵略和用于宣抚的物资,满载一船于7月1日从台湾出发,来汕慰问。率队的是台湾总督府派出的事务官庆谷隆夫和理事官寄军儿,以及一名慰问使,船上还载有原汕头日本人小学校及东瀛学校校长权藤鹤次、职员后藤元吉、木户守一、井丿口资郎。他们系应侵汕日军要求,做为军嘱托,代表台湾总督府,于7月10日在汕头开设日语讲习所,至同年底已办3期,被迫就学者有535人,并在1940年1月29日,重办了汕头日本人小学校及东瀛学校。日军侵占汕头后,立即要求台湾总督府重开汕头博爱医院,台湾总督府于1939年7月15日,将在广东的一位技师派到汕头调查相关情况,第二天,这位技师和汕头博爱医院院长河田幸一等几人急赴来汕,又从台湾、广东增派人员,在8月3日,于原汕头博爱医院处开设临时博爱医院,12日还开设了汕头博爱医院潮州分院。1939年底,该医院院长为山中觉,有医师10人,书记4人,技术员4人,雇工7人,女护士9人,截止1939年12月,共接待汕头普通患者511人,受治患者635人,潮州患者2384人,共3530人。汕头沦陷期间,多家医院横遭日军劫夺,博爱医院因系日资,不仅得以保存且规模及设备得到进一步发展。抗战胜利后,医院于1945年11月7日被接收时,已设有庶务课、内科、外科、眼科、齿科、耳鼻咽喉科、妇科、理学治疗科、防疫部、药局、病室,成为汕头一家设备齐全的综合医院,设备、医疗实力均属一流,各科医生都是资深专家,服务对象主要是日本侨民和汕头市民,是社会公认的大医院,全院建筑物都是两层楼房,总资产合计国币近亿元。医院于1948年改组为“广东省立第一医院汕头分院”。 1948年摄的博爱医院楼房1、2,《汕头市中心医院院史》载 1948年改制后的医院大门,《汕头市中心医院院史》载“汕头‘6·21’沦陷”这一不堪回事的往事,至今已过去整整四分之三世纪。民国年间,日本人对汕头的教育、医疗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本质是对中国进行侵略。回首当年日本人在汕的相关旧照片,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旧深远。回眸历史,我们眼里饱含泪水,但这不仅仅是一道道中国民族史的伤痕,更是激励和促进我们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支撑中国人民浴火重生、栉风沐雨而依旧巍峨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竭动力!潮 商∣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长按二维码关注“潮商” 关注我们带你行走潮汕 · 记住乡愁www.qqzmcq.com